estee-janssens-396889-unsplash.jpg
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:看到了一本好看的小說,但因為某些事情打斷了沒看完,於是你腦裡都是剛剛還沒看完的劇情內容;或是明明很想上廁所,但手上的工作還沒做完,於是非得忍到做完工作才去廁所。這樣的行為,都與蔡戈尼效應有關。

 

蔡戈尼效應又名叫做戈尼克記憶效應,是指人們天生有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,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經完成的工作,是因為完成工作的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;如果工作尚未完成,這欲完成的動機會使他對此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1927年,心理學家蔡戈尼做了一個實驗,他將受試者分為甲乙兩組,同時讓他們去算相同的數學題。蔡戈尼讓甲組順利演算完畢,而在乙組演算的時候突然下令停止。後來讓兩組分別回憶剛剛算的題目時,乙組明顯優於甲組。這種未完成的不爽深刻的留存於乙組人的記憶中,無法忘記。而那些已完成的人,“完成欲”得到了滿足,便很快的忘記了剛剛的任務。而這種把還沒解決的問題,深課的放在在心中的情況,就叫蔡戈尼效應。

 

蔡戈尼效應如果比較極端的話,可以分為兩種人,一種是驅動力過強,事情不做完不罷休,一日不完結、一日不得解脫,甚至把其他人事物都拋於腦後---這類的人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工作狂;另一種則是驅動力過弱,做任何事都拖拖拉拉,時常半途而廢,總是不把一件事情完全完成後再轉移目標,永遠無法及時或徹底的完成一件事情,這也是生活中常見的---拖延症患者。

在知道蔡戈尼效應和它對工作情況的影響後,可以檢視一下自己偏向哪一類型的人,找出這對你工作狀況的影響。驅動性過強的人,可以試著訂出自己的休息時間、強迫自己週末不要工作、甚至把碗洗一半先去洗澡,訓練自己的心志,有工作的完成欲很棒,但要是嚴重影響到生活、甚至覺得焦慮,那就不是好現象了。對於拖延症患者,則可以具體訂出自己每個階段要達成的工作進度、在完成任務後適時的獎勵自己、常跟自己說"再多做一點"、立個標語告訴自己"現在就去做",相信我,拖延的習慣有效改善後,工作跟生活都會大不一樣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Ellin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